一般一些大公司在大型會議開始前都會有一個會議策劃,會議的討論內容,怎么樣帶動會議的氣氛,當會議尷尬下來之后,怎么樣圓滿解除這個尷尬的場面。這些都是會議策劃應該做的內容。接下來就讓會議策劃公司的小編為你來仔細分析一下。
一、提前做好會議規劃。
一個小工具幫你做好準備5W1H,即事由、參加人、目的、時間、地點、方式。
把這個工具做成模板表單,每召開一個會議,就提前拿出來,每一項都落實了,會議準備工作就基本到位了。
正式會議,特別是有組織外的人員參加,會場還要有所布置,這是會務實操環節,這里就按下不表了。
參會者提前拿到表單,對會議議程一清二楚,相關材料、需核實的數據等提前備好,不打無準備之仗。
好的規劃,是成功的一半。
二、把握好主持步驟和節奏。
關鍵是掌握好節奏,該快則快,該慢則慢。
1、基本流程就是7步驟:開場白、進入議題、談論、匯總意見、做出決策建議、征詢意見、做出決定。 不同會議,不同要求,以上7個步驟不一定都要具備。
2、開場白不宜長,建議5分鐘內結束簡單寒暄、介紹參會人員(如果有新人參加)、說明會議議程等。開場忌長、忌散,否則大家要多花時間收心,才能聚焦到議題上來。
3、會議重點、也是難點在于討論和匯總意見,做出決策建議。
一怕無人發言,無討無論;二怕一言堂,討論流于形式。
避免這兩個問題,筆者認為會議要定規則:比如,每個人都要發言不發言、不放過;無論同意、不同意、保留意見,都要談理由、給原因要比較具體、減少模糊籠統;要記錄(做會議紀要),一是作為管理檔案留存,二是為事后審計、確定責任或績效考核做背書。 主持人還有時間管理者的角色。有的發言太長,就要及時介入,引導其盡快進入正題,給出意見。有的三兩句話,太干,沒支撐,就要引導著打開思路。
遇到卡殼,主持人要擔當引導者角色。常用的引導工具有頭腦風暴、六頂思考帽、金字塔邏輯思維、行動學習等很多,各有特色,目的在打開腦洞的同時,以內在邏輯和結構化模型,梳理、匯總好大家的觀點和見解。這些工具的特點和使用,以后有機會再展開談。
主持人往往是會議上級別高或次高的人員。無論哪個角色,都要避免提前亮出觀點,東方文化有尊重長者、尊者的傳統,你一說話,其他人往往就不說或附和了。主持人,要適當控制自己的發言欲。恰當的舉止是精煉地匯總大家的主要觀點,提請高級別人員做出決策(建議)。
提前做好會議策劃,準確把握主持的節奏,這些都是會議策劃應該考慮的事情,主持,不是一個容易事兒。主持會議多了,有經驗了,以上規則就爛熟于心,不必刻意拘泥步驟,那就進入了收放自如的境地。
公司地址:廣電文化創意產業園C2樓5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