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議形式有哪些?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比較全面的會議形式,會議形式不一樣,相應的一些規矩也不一樣。
全體會議
顧名思義,全體會議面向全體與會者,即每個與會者都可以出席的會議。根據與會者人數的多少,你需要安排適當的會議場地以保證全體與會者都能看見發言人。
研討會
盡管也傳授知識,但主要還是學習技能。總的來說,研討會實踐操作性比較強,與會者將實實在在地研究一個項目、實驗一個產品或制造某件東西。正因如此,所以參加研討會通常較為緊張,它不象參加全體大會那樣,只要和其他成百上千的人坐在會議室聆聽就行了。由于參加研討會的與會者和主持人之間有更多的實質性接觸,所以多數研討會的參加人數有限。
論壇
論壇的特點是反復深入的討論,一般由小組組長或演講者來主持。它可以有許多的聽眾參與,并可由專門小組成員與聽眾就問題的各方面發表意見和看法,兩個或更多的講演者可能持相反的立場,對聽眾發表講演而不是互相講給對方聽。聽眾和發言人之間、發言人與發言人之間都可以自由交流。主持人主持討論會并總結雙方觀點,允許聽眾提問。
座談會
座談會是每位發言人輪流就議題發表自己的見解,發言者之間沒有交流,與聽眾之間也沒有交流,它只是單純地就某一主題發表一系列的演講。
專題討論會
專題討論會指為處理專門問題或特殊分配任務而進行的小組會議,與會者就某一議題進行學習和討論、分享知識、技能和對問題的看法。
座談小組
座談小組的英文單詞是panel,其中p的意思為同等的人。也就是說,發言人和與會者在座談小組的討論中可以自由交流,期間沒有任何聽眾參與。
講座
講座更正式和更有組織一些,常由一位或幾位專家進行個別講演,講座的規模可大可小。觀眾在講座后可以提問,有時主辦方也會不安排觀眾提問。
學術討論會
學術討論會和論壇比較相似,聽眾與發言人之間存在交流。不過,學術討論會的交流不是面向全部聽眾,通常只有3或4名與會者可以參加交流。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可以更好地控制會場氣氛,尤其對提問問題和提問時間可以進行很好的控制。會議經常遇到這種情況,當許多聽眾想提問時,時間卻只剩下5分鐘了,這時,主持人很難控制場面。如果只有三四個代表提問,主持人就可以充分考慮他們的代表性,控制每個人的問題數量并掌握好發言時間。
玻璃魚缸式會議
玻璃魚缸式會議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討論會議類型。通常由6到8名與會者在臺上或房間中心圍成一圈,圈子中間留有一個空座。其他與會者只能作為觀眾坐在周圍旁聽,不能發言。
公司地址:廣電文化創意產業園C2樓5樓